徐师大设〔2008〕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意见

时间:2008-06-13浏览:1665设置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同时注重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实验教学条件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为我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随着我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进程的加快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实验室建设中也存在着建设需求与建设经费投入之间的矛盾,存在着部分新建专业实验条件不足和一些实验室和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的需要,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实验室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体现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明确指出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我校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以及不少新建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建设,也都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适应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新要求,就必须进一步转变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验证性实验轻综合设计性实验等陈旧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二、强化规划意识,提高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整体性和可行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建设的水平和经费投入的效益。实验室建设规划应与学校和各单位整体事业发展规划相一致,要统筹考虑已有实验室的基础、新办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实验室整合和设备更新、实验室和设备的利用率、学校实验用房和设备经费的可能等多种因素。各单位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的任务与实际情况,修订 “十一五”后三年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建设目标、明确建设重点、营造建设特色,以提高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各单位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将作为今后学校制定年度实验室建设计划和设备配置计划的重要依据。
  三、多种措施并举,进一步增加实验室建设经费
  开阔思路,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努力解决我校各级各类实验室建设的经费问题。除学校逐步增加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经费外,还应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诸如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等各级各类专项建设经费;鼓励各单位将社会赞助项目经费、校企合作项目经费、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经费更多地用于实验室建设;鼓励教师和科技人员将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更多地用于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同时,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管理力度,逐步实行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的项目管理,确保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资效益。
  四、合理配置资源,科学构筑全校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实验室的规模和结构,努力构筑跨学院、跨专业的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对于面向多个专业、年实验人时数特别大的实验室,将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使用。进一步加强面向文科专业的应用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加强面向理科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加强面向工科专业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和金工实训中心建设,加强计算机、教育技术等公共课实验室建设。通过科学构筑全校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更好地整合校内现有实验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实验室的整体综合效益。
  五、发挥示范作用,加强省级和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按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南和验收标准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我校现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在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分期分批地做好首批28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在实验室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验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信息化环境创设、实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仪器设备配置及使用、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我校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水平。同时,认真做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的培育、遴选和申报工作,到“十一五”末,力争使我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数量达到10个以上,并力争实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零的突破。
  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的实验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条件,配置必要的网络设备及相关软件,在学校层面和部分学院层面建设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在此平台上,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开展实验课程的网络化建设,研发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库、设备管理数据库和实验室信息库。通过大力加强实验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创造更为有效的实验教学条件,丰富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进一步方便师生参加开放性实验。同时,利用信息化环境,实现设备管理网络化,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七、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通过科学设岗、合理定编,逐步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聘任制度,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数量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通过开展校内系列业务培训、参加校外短期学习和攻读学位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建立个人业务档案,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通过开展评奖评优等活动充分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理论课教师承担实验课教学并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积极吸纳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组织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大力开展仪器自制、实验技术和手段更新、实验室管理创新等项目研究,不断提高我校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八、建设管理并重,不断提高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效益
  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重建设、轻管理和使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研究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行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实验室作为兼顾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教学与科研、课内教学与课外开放的多功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完善专管共用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开放使用,更好地实现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我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和设备利用率与使用绩效的进一步提高。
  九、建立评估制度,促进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合我校实验室建设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校内实验室评估制度,通过评估促进我校实验室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南》、《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标准》等相关文件,制定我校教学实验室评估的指标体系。采取各单位自评与专家组实地评估相结合等办法,对全校教学实验室每两年评估一次。通过评估,全面掌握我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整体状况,总结交流实验室建设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实验室建设、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目的。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日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116